“中國在過去幾十年代表了一種生物多樣性保護模式的轉型,我對中國為保護和恢復生物多樣性所做的行動表示欽佩。”《生物多樣性公約》秘書處執(zhí)行秘書伊麗莎白﹒穆雷瑪如是表示。
10月11日,《生物多樣性公約》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在云南昆明開幕。圖為聯(lián)合國《生物多樣性公約》秘書處執(zhí)行秘書伊麗莎白·穆雷瑪在開幕式上致辭。 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
11日,《生物多樣性公約》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(COP15)第一階段會議在云南昆明開幕。伊麗莎白﹒穆雷瑪在致辭時作出上述闡述。她稱,經過一年的艱辛努力,此次會議成功在文化和生態(tài)多樣性最具代表性的地區(qū)之一昆明召開,離不開中國政府堅定不移地推動。“中國在過去幾十年代表了一種生物多樣性保護模式的轉型,為保護和恢復生物多樣性采取了眾多行動,從減少污染、恢復土地退化、解決貧困等領域實現(xiàn)了更廣泛的人類發(fā)展目標。”
伊麗莎白﹒穆雷瑪認為,雖然過去十年全球在生物多樣性領域取得了一定進展,但還不能阻止植物和動物多樣性的喪失。要實現(xiàn)2050年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愿景,必須制定并通過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,盡快阻止多樣性喪失,在2030年走上恢復生物多樣性道路。
“新冠肺炎疫情提醒我們,人類健康、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緊密相連。”伊麗莎白﹒穆雷瑪說,值得欣喜的是,公眾尤其是年輕人開始重視生物多樣性危機,多國領導人作出大膽承諾。“現(xiàn)在的關鍵是將語言轉化為政策、行動和成果,制定大膽、包容、雄心勃勃的生物多樣性框架,推動全球攜手行動,實現(xiàn)生態(tài)文明,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。”
省份 | 融媒體指數(shù) | 融媒體系數(shù) |
---|---|---|
平均數(shù) | NaN | 1 |
版權聲明: 1.依據(jù)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頁發(fā)布的原創(chuàng)作品,版權歸發(fā)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頁發(fā)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(fā)布者按照互聯(lián)網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無商業(yè)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 聯(lián)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(jù)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(guī)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