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城網·冀云客戶端記者 喬婭 王守一 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賈宏博 通訊員 吳孟忱
盛夏六月,穿行在張北草原天路,沿線山高坡陡、溝壑縱深、景觀奇峻,一幅百里壩頭風景畫卷徐徐展開。
草原天路,2011年底建成,全長132.7公里,后來延長至現在的323公里,被稱為“中國的66號公路”。
夏日的張北草原天路綠意盎然。吳孟忱 供圖
但早在24年前,這里還曾是一片荒山荒坡。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張北縣油簍溝鎮(zhèn)黃花坪村,是“草原天路”西線入口的第一個鄉(xiāng)村。這里的人見證了草原天路從無到有的過程。
“2000年之前,我們這里的老百姓大多數靠種土豆、莜麥為生。不光沒有路,就連林草資源都很匱乏?!?8歲的黃花坪村黨支部書記郭鐵壁回憶道,那個時候草原天路沿線只有一些自然生長的草地和樹木,大部分土地都被老百姓用來種莊稼,壩上氣溫低,一到冬天,到處都是光禿禿的。
黃花坪村黨支部書記郭鐵壁(左)實地查看旅游項目準備情況。長城網·冀云客戶端記者 王守一 攝
河北省環(huán)繞京津,是全國土地沙化、荒漠化較為嚴重的省份之一。而張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,是“三北”工程中重要的一環(huán),沙化非常嚴重。1978年,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啟動實施。1982年,張家口市列入三北防護林建設體系一期工程。
張家口市林業(yè)和草原局生態(tài)保護修復科副科長李洪軍告訴記者,為了改善當地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20世紀80年代,張家口市林草局逐年逐步在草原天路兩側進行植樹造林。截至目前,草原天路沿線完成造林近10萬畝。
草原天路地處壩上,全年無霜期僅有100天左右,植物真正的生長期只有七八十天,因此,在這片土地上搞好綠化造林,難度之大不言而喻。
“種樹的時候,在鉤機上不去的地方,我們一線的林草工作者就人工挖坑,亂石多的地方進行換土,采用人工或者騾子運苗的方式攻克了一個又一個困難,才換來了今天的美好畫卷。”李洪軍說。
依托豐富的林草資源,2011年草原天路建成,既解決了把農民的土豆拉出去賣的難題,又能讓壩頭沿線的風光把游客引進來。一道道綠色屏障從草原天路沿線展開。
為了讓草原天路釋放出更大的生態(tài)價值,2017年以來,張家口市林草局高質量實施了京津風沙源治理、張承壩上地區(qū)植樹造林、京冀生態(tài)水源林等國家重點項目,累計完成營造林1534萬畝,治理退化草原158.57萬畝,重度以上沙化土地基本消失,中度、重度沙化土地轉為輕度沙化土地。
如今,草原天路沿線擁有狍子、獾子、狐貍、山雞、半鶿、百靈等20多種動物和飛禽物種,沿線天然野生植物達1200多種,野生花卉有210多種,空氣含氧量高達27%,含負氧離子極高,被譽為“天然氧吧”。這些林草人也成為了逐綠而行的“守望者”。
張家口市林業(yè)和草原局生態(tài)保護修復科副科長李洪軍在草原天路沿線查看樹木生長情況。長城網·冀云客戶端記者 王守一 攝
“天路”暢通,眾多自然和人文景觀被喚醒,也給老百姓打開了一扇增收致富的大門。
沉浸于草原天路沿線的美景,王國旺從廊坊來到張北縣黃花坪村,借著文旅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東風,通過租用和翻修當地村屋,打造“樂筑庭院”民宿。以前當地老百姓靠種地每年只有三四千塊錢的收入,如今他們當起了“房東”,不僅每年有房租可收,還能在民宿里打工,平時再養(yǎng)上兩匹馬和駱駝,一年光旅游的收入就有兩三萬塊錢,比以往種地的收入翻了幾番。
如今,張家口草原天路把近20個景點穿成了串兒,年均接待游客約300萬人次,帶動10多萬村民增收致富。綠色,成為了張家口一張靚麗的名片。
“看著老百姓靠‘賣風景’賺到了錢,作為建設草原天路的一份子,我們林草人的內心也充滿著成就感和自豪感。接下來,我們也將繼續(xù)踐行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,守護好這片來之不易的風光。”李洪軍自信滿滿地說。
我也說兩句 |
版權聲明: 1.依據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頁發(fā)布的原創(chuàng)作品,版權歸發(fā)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頁發(fā)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(fā)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無商業(yè)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(guī)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